1、
一定要少说话,少说话,少说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仔细想想看,你哪次喋喋不休之后,你身体里的能量都会被透支,消耗得严重,心也越来越累。越是好朋友,越要有边界感。
2、
把所有的力量全部用来拯救自己,与你无关的事,别看,别听,别掺和。一定要养成少倾听,少见面,少扎堆,少说话的习惯。
3、
以自己为主体,无论是你的日常,你的生活,你的工作,全方位为自己打造,回归本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当你对自己足够的重视,足够的专注,也是你能量越来越强的时候。
4、
第一阶段,彻底躺平,什么也别管。完全接纳自己当下能量很低的事实,甚至为此失业休学都没关系。如果有积攒了很久的情绪,就在安全的条件下彻底发泄情绪,同时一定要远离消耗自己的人和事。
先接纳、先“排毒”、

5、
把朋友圈关闭,把所有的社交软件,娱乐软件,垃圾软件全部卸载,不要再浪费一秒钟的时间放在跟提升自己生命成长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当你的专注力足够强大,你的内心会越来越平静,越来越有力量,事情会做得越来越完美。
6、
把空闲时间填满。
身处黑暗之中,最害怕的就是让自己静下来,一定要想办法把空闲时间填满。
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去实现它。
学车、书法临摹、学乐器、练瑜伽....练得好坏不是重点,练才是重点。
总之,就是要强迫自己有事情做,静下心来,不要去想那些让自己难过的事情。
7、
精神科医生的观点:人要完全喜欢上自己这件事,在物理上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人才会对自己怀抱良好的感觉。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增加自己“喜欢的事”,分散自己能在精神上依靠的对象。
8、
循序渐进地恢复。
多看一些展现人间美好的电影电视和故事,听正能量的歌,包括适度运动、晒太阳等,多听赞美的话,多赞赏自己,帮助自己提高频率。
千万别看那些勾心斗角、揭露人性阴暗面的东西。

9、
“焦虑、内耗的本质,其实是没有守住自己的节奏,就像我曾经一度焦虑自己没有身边朋友过得好,于是就不停的模仿别人、追赶别人,最后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
其实,生活没有必要比较,守好自己的节奏,一步步脚踏实地往前走,生活就会慢慢明朗。
你的生活,别人也同样羡慕。”
10、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有意义都是被人为赋予的:
超出生存之上的各种规则,是上层人给下层人制定的枷锁和束缚,权力、金钱、地位、婚姻等,都是。
记住,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你即是宇宙。
11、
真正的释怀应该是一种允许。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伤害的,只是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知道,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在每一个当下时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许,全然地经历,全然地享受。看,只是看。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我允许》海灵格
12、
打败迷茫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什么都不想,去做好手边的事。
手边事做好了,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件都做好,慢慢就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

13、
不要期待别人来爱你,不要期待别人对你好。
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你已经不是一个小孩了。重要的是你要学会自己对自己好,自己爱自己,多做一些让自己变美好的事。
14、
放慢脚步。
人生不用那么着急,很多时候,当你的脚步放慢了,就能吸收到更多的能量。
只有放平心态,放慢脚步,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才能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
15、
冥想,是链接高能量的一个绝佳方式。
当你处于宁静状态时,整个人的心神都会是清醒有力的。
不仅如此,《自然》杂志还曾发表过一个观点,指出冥想可以通过调控抗体免疫的脑-脾神经通路,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16、
读书,构建自己的小宇宙。
如果说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我首先会说:读书的人不会孤独。即使孤单,也不会孤独。
因为通过读书,他们构建了自己的宇宙,他们会自己找心灵导师,最终也能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化解自己的问题。

17、
不要做傻事。不要提前交卷。
带着所有的感受,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18、
写成功日记,下意识记录开心的小事。
指甲做的很满意、被陌生人帮助、被别人夸赞、悟到一个道理.....小事不足以改变你的人生,但当你把记录开心小事当作习惯,你的运气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定要相信吸引力法则,当你记录越多成功的小事、开心的瞬间,宇宙会给你送来更多成功和开心。
19、
没有什么能真正伤害到你。
那些令你焦虑恐惧的念头伤害不了你,那些人伤害不了你。他人的否定、不认同、贬低、中伤依旧伤害不了你。
萦绕在你脑海中让你挥之不去的,隐忧地,烦扰你的那些恐惧,对未来之事的焦灼,灾难性后果的预设,各种风险和极端的可能性,只是大脑对你的欺骗。
它甚至骗过了你的躯体,杏仁核对身体发出了警报,你正在面临很大的危险。
其实你所害怕的事很大程度不会发生。
20、
低谷期最重要的四件事情:
①充足睡眠
②合理饮食
③持续运动
④情绪稳定
